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51篇
  144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军亮  张富仓 《土壤学报》2010,47(3):415-42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土壤在不同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并基于Brooks-Corey模型,结合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方程,推导分析了负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以及入渗时间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利用入渗试验资料检验了这些变量关系。同时,验证了Philip入渗公式在负水头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理论关系可以很好地描述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  相似文献   
92.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结合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四种化学强化剂(石灰石L,石膏G,沸石Z,腐殖质H)联用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及土壤磷素向水体迁移释放的影响。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PAM和四种化学强化剂(添加量为5%)联用均能提高土壤固磷能力,磷平均解吸量和解吸率均小于对照(CK),其中以PAM+石灰石(P0.2+L)吸附能力最强,PAM+腐殖质(P0.2+H)次之;磷吸附动力学过程除PAM+石膏(P0.2+G)和P0.2+H符合抛物面扩散方程外,其余处理均符合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淹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AM时,0.1%PAM(P0.1)、0.2%PAM(P0.2)及0.4%PAM(P0.4)均可降低生物有效磷(BAP)的释放强度。当不同强化剂与PAM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均能有效抑制生物有效磷的释放,降低释放强度,其中以P0.2+L效果最好,上覆水体平均浓度和平均释放强度最低,分别为0.267 mgL-1和1.852 mgm-2d-1。干湿交替后,单施PAM抑制生物有效磷释放的效果明显降低,不同PAM施用量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PAM与化学强化剂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处理均能持续抑制生物有效磷向水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93.
干湿效应下崩岗区岩土抗剪强度衰减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发育于花岗岩的崩岗侵蚀区红土受干湿变化影响显著。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干湿效应对崩岗侵蚀区岩土抗剪强度衰减的影响。试验处理采用5种干湿效应水平(风干48h、风干24h、自然含水率、浸30s和浸60s)。结果显示:土壤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干湿变化呈非线性衰减趋势,当土壤含水率13%左右时,对应的抗剪强度指标出现峰值;峰值强度前符合线性递增规律,峰值强度后符合一阶指数衰减规律。在风干阶段,抗剪强度主要受裂隙性影响,而在增湿阶段,基质吸力是影响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干湿循环效应对崩岗侵蚀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长武塬区降雨入渗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理解深厚黄土层的降雨入渗机制,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应用TDR监测天然降雨下大型土柱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土柱底部出流量测定数据,分析天然降雨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60 cm深度以上,且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至240 cm土层降雨峰值信息几近消失;湿润锋运移速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湿润锋运移深度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正相关;降雨对300 cm土壤水的补给行为普遍存在,入渗补给以活塞流方式为主;降雨入渗补给土壤水的滞后作用表现出对100~200 cm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15~18 d,对300 cm深度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30~45 d。研究结果对明确黄土塬区水循环机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nitrogen (N) rates on grain yield, growth, and water use efficiencies of direct wet-seeded rice and to create a relationship of N rates with growth parameters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experiments compared six rates of nitrogen (0, 40,80,120,160, and 200 kg ha–1N) replicated thrice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in two conjunctive years of 2009–2010 and 2010–2011 at Bangladesh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arm, Gazipur.The highest grain yield of 7.85 and 7.22 t ha?1 was observed in N200 treatment in 2009–2010 and 2010–2011,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R2) of total dry matter with leaf area index , leaf area duration, and crop growth rate indicated strong association during booting stage to achieved maximum dry matter during harvest. Water use efficiency varied 87–91% in different N levels.  相似文献   
96.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agronomic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NH4 fixation in soils,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relate this to the most reactive mineral constituents of soils ‐ the clay minerals, under the temperature‐moisture regimes normal to tropical upland rice soils. Laboratory fixation study was done with NH4, concentrations similar to those common in soils upon N fertilization, and under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rather than at 100°C as in many published studies.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soil clays with dominant vermiculite and montmorillonite fix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applied NH4 (94 and 91%), followed by beidellite (72%) and x‐ray amorphous (45–64%) clays. Fixation is negligible (10%) in the clay with mineral suite consisting of hydrous mica, halloysite, and chlorite. Crystallinity of minerals seems to influence NH4 fixation appreciably.  相似文献   
97.
农用柔性底盘通过偏置转向轴转向,4个独立的电动轮既要用于行进,又要驱动转向,控制难度大.为探明柔性底盘前轮转向过程的转向特性,建立了7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相应的交互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下单轮驱动转向与双轮比例控制转向的仿真与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制定了控制策略;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98.
采用室内水分渗吸试验,通过设置6个残膜面积水平,分别为0.25,0.50,1.00,2.00,4.00,8.00 cm2,和4个残膜密度水平,分别为60,180,300,420 kg/hm2,以无膜作对照,共25组试验处理,分析了不同残膜密度及尺寸对湿润锋的运移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容重为1.53 g/cm3的黏壤土...  相似文献   
99.
概述了国内外确定湿润锋面处的有效基质吸力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得知,饱和含水率和初始含水率的差值与湿润锋面处的有效基质吸力S f为成正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解S f值的新方法,即含水率差值法,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二者的关系式.列出了3种土质的含水率差值法关系式,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表明含水率差值法是目前求解Green-Ampt模型入渗湿润锋面处的有效基质吸力简单和准确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更加有效地控制土壤含水率,指导节水灌溉。【方法】采用负水头土壤水分湿润锋运移试验和Hydrus-3D三维土壤水分运移数值模型,研究了山西榆次砂土、壤土在负水头高度(0、-0.5、-1.0m)时的土壤水分湿润锋运移规律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水分累积入渗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与时间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湿润锋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向水平、垂直方向扩大,曲线呈1/4椭囿状,最大湿润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湿润锋入渗速度随着负水头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与时间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实测湿润锋包络面积与模型计算值的偏差,砂土为0.51%~7.21%,壤土为0.22%~16.03%。【结论】所建三维模型可以用于描述负水头环境下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移特征,并用于预测各种条件改变下的湿润锋运移和含水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